6.3应急监测
当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发生后,公司委托外部监测公司进行现场的环境监测,在上级环境监测部门到达之后,配合开展取样分析监测工作。
1.企业环境监测应急网络图
表6-1监测公司信息表(仅供参考)
公司名称 | 公司地址 | 联系方式 | 传真号码 |
东莞市中润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 东莞市樟木头莞樟西路12号B座 | 0769-89078688 | 0769-89078699 |
东莞市华溯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 东莞市东城区牛山明新商业街6栋 | 0769-27285578 |
|
东莞国华环境检测有限公司 | 东莞市望牛墩镇体育路嘉信大厦 | 0769-23366999 |
2.监测概况
(一)水环境
(1)检测因子:
水质监测分析的因子为:pH、DO、CODCr、SS、BOD5、氨氮、总磷、石油类、挥发酚等9项。
(2)分析方法:
水样的采集与分析按照国家环保局发布的《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划》(HJ/T91-2002)及《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中的有关规定。各因子的分析方法见表6-2。
表6-2主要检测因子分析方法及检出限
监测因子 | 分析方法 | 测定范围/检出限 |
pH | 玻璃电极法 | 0.01 |
DO | 溶解氧仪测定 | 0.01mg/L |
SS | 重量法 | 1.0mg/L |
CODCr | 重铬酸钾法 | 5mg/L |
BOD5 | 五日生化培养法(20℃) | 2mg/L |
氨氮 | 纳氏试剂比色法 | 0.05mg/L |
总磷 | 钼酸氨分光光度法 | 0.01mg/L |
石油类 | 红外分光光度法 | 0.01mg/L |
挥发酚 | 4-氨基安替比林萃取光度法 | 0.002mg/L |
(二)大气环境
(1)检测因子:
大气监测分析的公司为:SO2、NO2、PM10等共3项。
(2)采样及分析:
监测及分析方法均按照国家环保局《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要求的方法进行。各因子的分析方法见表6-3。
表6-3监测因子采样分析方法
监测因子 | 采样仪器 | 分析方法 | 最低检出浓度 |
SO2 | 大气采样机 | 盐酸副玫瑰苯胺比色法 | 0.010mg/m3 |
NO2 | 大气采样机 | 盐酸萘乙二胺比色法 | 0.006mg/m3 |
PM10 | 大流量采样器 | 重量法 | 0.001mg/m3 |
3.应急监测
由于公司条件受限,所以一旦发生环境事故,公司的大气环境、土壤环境及固体废物等应急监测依托于外部监测单位。环境监测岗位人员应积极配合外界监测单位做好公司各项监测,并注意做好自身安全和防护工作。其基本监测方案见表6-4:
表6-4环境污染事故污染物监测方案
分类 | 公司 | 监测频率 | 监测点位 | 事故地点与监测点距离 |
水质 | 见表6-2 | 连续监测三天,槎滘川槎涌断面每天采样一次,倒运海各断面每天分涨、退潮各采样一次。 | 1#:公司北侧600米处槎滘川槎涌的排污口; 2#:槎滘川槎涌与倒运海汇合处; 3#:槎滘川槎涌与倒运海汇合处上游3000米处; 4#:槎滘川槎涌与倒运海汇合处下游3000米处。 | 在废水排放流域槎滘川槎涌及倒运海,根据水文参数,污染物扩散程度和下游敏感点位置,按不同距离设置控制断面(点),一般的在下游200米处、下游500米处设置控制断面,上游200米处设置对照断面。 |
大气 | 见表6-3 | 连续监测七日,SO2、NO2每日采样四次,每次采样1小时,时间为2:00、08:00、14:00、20:00;PM10在每个采样点每天采样一次,每次采样连续20小时以上。 | 1#:公司西面500处(180°方向); 2#:公司东面500米处(0°方向)。 | 在事故发生区上风向2—50m内设置对照点,在事故发生区下风向2—50m内设置4个监控点;厂界外10米内浓度最高点处设置4个监控点,外环境下风向最高浓度轴线方向约100m、200m、1km处设置监控点;距事故发生地下风向100米居民住宅区或其他敏感区域设置监测点监控。 |
4.监测结果审核与上报
由监测人员对监测结果迅速进行分析判断、确认并随时向应急救援指挥部汇报。监测指挥人员依据各监测点的监测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判断,第一时间汇报到应急救援指挥部,随后以书面方式上报。监测报告表如下:
表6-4环境污染事故现场监测报告
接警时间:事故地点: 事故排放介质:采样时间: 风向:风速(米/秒): 监测公司及监测数据: 1. 2. 3. 4. 监测公司:报告人: 监测人:审核人: 监测日期: |
现场检测数据要及时向应急救援指挥部领导汇报,确保快速快递。实验室检测数据必须经过审核,确认无误方可报出。
5.应急监测终止
在监测过程中,各岗位人员应保留相应记录和信息,监测人员应对监测结果进行汇总、整理,并及时分析污染事故的污染程度、范围和后续对人体健康、生态平衡的影响评估,经论证已达到相关的排放标准,危害消除,本次应急监测系统终止。
环境污染事故应急中止后,为配合有关部门的污染处置工作或关注环境恢复情况,需进行后续监测。
6.应急预案的维护
为了满足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种类的变化,不断提高对突发性污染事故的监测能力,定期对监测预案进行更新修订,根据培训演练及检测结果不断完善应急监测计划方案。随着应急监测相关法律的制定、修改与完善,部门职责发生变化或应急过程出现新情况,应对应急监测预案及时更新。
6.4应急措施
6.4.1响应措施分级
根据5.2.2预警分级和发布章节里的预警等级情况,对事件进行预判,确定事故等级后,进行分级响应,响应根据事件等级与预警分级的划分情况分为三个等级:三级响应、二级响应与一级响应。
(1)三级响应措施
经公司三级应急救援指挥部初步判定发生5.2.2预警分级和发布章节里(1)三级预警事件时,启动三级响应,在得到三级应急总指挥的指令后,各应急救援队伍启动企业三级事件应急措施。
①确定三级预警中①事件发生后,第一发现人应立即关闭废水排放口阀门,并立即上报三级应急救援指挥部。
②确定三级预警中②事件发生后,由三级应急救援指挥部立即下令车间停止生产,切断废气来源。
③确定三级预警中③事件发生后,由三级应急救援指挥部应急消防队对泄漏的化学品进行覆盖、截流并及时处理掉,防止化学品下渗。
④确定三级预警中④事件发生后,由三级应急救援指挥部应急消防队对泄漏液进行覆盖、截流,防止危险废物流入雨水管网。
(2)二级响应措施
经公司二级应急救援指挥部初步判定发生5.2.2预警分级和发布章节里(2)二级预警事件时,启动二级响应,在得到二级应急总指挥的指令后,各应急救援队伍启动企业二级事件应急措施。
①确定二级预警中①事件发生后,有可能造成设备损失或人员伤亡,按照附件3的疏散逃生路线分区域迅速疏散非应急人员;停止厂区的全部生产活动,关闭所有管线;开启水喷淋为其他未燃烧的物质喷洒冷却水,降低火焰辐射强度,减轻人员伤亡和避免火宅蔓延,将事故控制在厂区范围内,人员安排及具体措施参见《东莞市达林纸业有限公司现场处置操作手册》4.5章节
②确定二级预警中②事件发生后,将污水排入应急池。公司应急事故池总容量为2408m3,可连续容纳1天需进行生化的生产废水,若在24小时内公司设备维护组排除故障,则公司可以继续生产,如果故障在24小时内不能排除,应急救援指挥部应立即下令车间停止生产。
③确定二级预警中③事件发生后,由应急救援指挥部立即下令车间停止生产,同时公司加大通风系统通风量,应急消防队组织员工安全有序撤离生产车间,防止大量废气在车间内聚集,危害员工生命安全。
④确定二级预警中④事件发生后,应急消防队组织员工安全有序撤离生产车间,由二级应急救援指挥部应急消防队对泄漏的化学品进行覆盖、截流并及时处理掉,防止化学品下渗以及污染工厂。
⑤确定二级预警中⑤事件发生后,由二级应急救援指挥部应急消防队立即用消防沙对危险废物进行覆盖和截留,并关闭雨水总排放口阀门,防止危险废物流入雨水管网;如危险废物已经进入雨水管网,则应在关闭雨水总排口阀门后,对雨水管网进行冲洗,冲洗水暂时储存在应急池内,待后续处理。
(3)一级响应措施
经公司一级应急救援指挥部初步判定发生5.2.2预警分级和发布章节里(3)一级预警事件时,启动一级响应,在得到一级应急总指挥的指令后,各应急救援队伍参照《东莞市达林纸业有限公司现场处置操作手册》的4.1、4.2、4.3、4.4章节应急措施进行响应。
6.4.2响应措施流程
(1)事故发生后,最早发现者应立即通知附近同事,并立即向当值班长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发生的地点、事故性质、泄漏物质名称、大致的态势,人员伤亡等基本情况,同时通过停泵,关阀等方法尽可能地一切方法切断事故源。
(2)当值班班长接到报警后,迅速通知事故现场的主管部门,要求查明事故部位和原因,下达应急预案处理指令,同时发出警报,通知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及应急救援队伍赶往事故现场。
(3)应急救援指挥部成员到达现场后,立即在上风向或侧风向安全地带集合设立临时指挥部,并根据事故状态及危害程度,作出相应的应急决定,并命令各应急救援队伍立即展开救援,迅速查明发生源点泄漏部位、原因,凡能以切断电源、事故源等处理措施而消除事故的,则以企业自救为主。如事故源不能自己控制,有扩大倾向,应向东莞市公安消防大队,东莞市环保局、东莞市安监局及东莞市政府报告,根据事件的严重程度启动上级应急预案,由上级政府部门统一部署指挥,组织开展救援处置工作。
(4)应急消防队到达事故现场后,应穿戴好防护器具,首先查明有无中毒或伤亡人员并确定人数,以最快速度使这些人员脱离危险区域;若发生火灾,则应开启消防炮进行喷淋,对周围罐体、设备、管道进行降温冷却。同时使用泡沫进行扑救,控制火势。
(5)医疗救护队接警后立即携带担架、急救药箱到达现场,对于受伤人员进行紧急救护,若伤势较重,在对伤员做初期处理后,及时送临近医院抢救,并迅速、及时组织和提供抢险所需的物资、防护用品和运输车辆等,如本单位物资供应困难,指挥部应立即向友邻单位请求支援。
(6)抢险抢修队达到现场后,协同发生事故部门查明判断事故危害程度,视能都控制作出局部或全部停车并疏散人员的决定,并根据事故危害程度迅速判断是否需要关闭雨水总阀门;根据应急救援指挥部下达的抢修指令,迅速对损坏的设备、管道、建筑设施进行抢修,控制事故,防止扩大。
(7)通讯联络队及时将事故势态发展情况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并根据应急救援指挥部的命令通知扩散区域的人员撤离或采取简单有效的保护措施。
(8)一旦上级政府部门启动相关应急预案,企业所有员工行动服从上级领导的统一指挥。
(9)在抢救过程中产生的消防废水使用应急泵抽至应急塔中暂存,待后续处理。
(10)待事故得到控制后,抢险抢修队立即调查事故原因和落实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及抢修方案,并组织抢修,尽快恢复生产,并在专家的建议下,对受污染的现场和环境进行恢复处置工作。
6.4.3大气类污染事故应急救援措施
(1)大气污染事故可能影响的区域
公司废气处理设施运行故障情况下,排放出未处理达标的废气将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会造成大气环境敏感点的SO2、NO2、PM10等出现超标,可能会影响到附近的敏感点槎滘村、下芦村、斗朗村、东向村、寮厦村、赤滘村、杜屋村、四乡村、川槎村、欧涌村、倒运海、槎滘川槎涌。
(2)可能受影响区域单位、社区人员疏散方式、方法和地点
当事故现场周围人群的生命可能受到威胁时,将受威胁人群及时疏散到安全区域,是减少事故人员伤亡的一个关键。事故的大小、强度、爆发速度、持续时间及其后果严重程度是实施人群疏散应予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他将决定撤退人群的数量、疏散的可用时间以及确保安全的疏散距离。针对不同的疏散规模或现场紧急情况的严重程度,由启动级别的应急救援指挥部总指挥发布疏散命令,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或通知疏散的方法由当地公安部门、派出所通知和组织实施。
组织撤离指挥机构主要由当地公安、民政部门和街道办事处组织抽调力量组成。根据应急救援指挥部发布的警报和防护措施,引导必须撤离的居民有秩序地撤至安全区域或安置区,组织好特殊人群的疏散安置工作,引导受污染人员前往洗消区站点,维护安全区或安置区的秩序和治安。
本预案对公司周边5km范围内的常住人数、自然村等社会关注区和周边的企业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在表2-2和表2-3明确了单位名称、距离和方位,当发生火灾爆炸或泄漏一级事故时,由公司一级应急救援指挥部根据当时的风向、表2-2、表2-3所列单位要求通讯联络队通知受影响范围内的相关企业和所在地派出所和街道办事处,组织实施紧急撤离,其中重点关注容易受到影响的槎滘村、下芦村、杜屋村。
(3)可能受影响区域单位、社区人员基本保护措施和防护方法
受影响的区域单位、社区人员撤离时,应采取以下基本保护措施和防护方法:
①紧急势态抢救或撤离时,应佩戴空气呼吸器或氧气呼吸器,如身边无空气呼吸器或氧气呼吸器,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②应向侧上风向转移,明确专人引导和护送疏散人员到安全区,并在疏散或撤离的路线上设立哨位,指明方向,不要在低洼处滞留;
③要查清是否有人留在污染区与着火区;
④对需要特殊援助的群体(如老人、残疾人、学校学生、幼儿园小孩、医院病人等),由民政部门、公安部门安排专门疏散;
⑤对人群疏散应进行跟踪、记录(疏散通知、疏散数量、在人员安置场所的疏散人数等)。
(4)周边道路隔离或交通疏导办法
为保障应急救援指挥部工作的顺利开展,在事故现场周围建立警戒区域,实施交通管制,防止与救援无关人员进入事故现场,保障救援队伍、物资运输和人群疏散等的交通畅通,并避免发生不必要的伤亡。应急救援队伍还应协助发出警报、现场紧急疏散、人员清点、传达紧急信息、执行应急救援指挥部的通告、协助事故调查等。
①实施交通管制,对危害区外围的交通路口实施定向、定时封锁,严格控制进出事故现场的人员、避免出现意外的人员伤亡或引起现场的混乱;
②指挥危害区域内人员的撤离,保障车辆的顺利通行,指引不熟悉地形和道路情况的应急车辆进入现场,及时疏通交通堵塞;
③维护撤离区和人员安置场所的社会治安工作,保卫撤离区内和个封锁路口附近的重要目标和财产安全,打击各种犯罪分子;
④除上述职责以外,警戒人员还应该协助发出警报、现场紧急疏散、人员清点、传达紧急信息以及事故调查等。
由于应急救援队伍往往是第一个到达现场的,对危险物质事故必须进行定期培训,并列出有关的个体防护准备。
(5)临时安置场所
为妥善照顾已疏散人群,政府应负责为已疏散人群提供安全的临时安置场所,并保障其基本生活需求。
①当启动Ⅱ级以上应急响应时,视情况启动临时安置场所;
②可用的临时场所包括:安全区域的公共设施,如学校礼堂、操场,医院、剧院、公园、广场、宾馆等;
③民政部门对需要安置的人群进行数量估测,组织有关政府职能部门和社会力量,为临时安置场所的食品、水、电和通讯作出安排;
④公共和医疗卫生部门负责对临时安置场所的治安、医疗、消毒和卫生服务的安排,并考虑特殊照顾特殊的人群;
⑤保证每个临时安置场所都有清晰、可识别的标志或符号。
6.4.4水类污染事故保护目标的应急救援措施
(1)水类污染事故可能受影响的水体
公司发生泄漏事故或火灾事故后,产生的消防废水可能会进入公司北面的槎滘川槎涌,进而排入倒运海,导致相关监测项目不能满足水环境功能目标要求,将对槎滘川槎涌和倒运海水质造成不利影响。
(2)泄漏至外环境的污染物控制
为了避免火灾爆炸期间消防废水污染水环境,公司在雨水总排放口设有应急阀门,并在雨水井与应急塔之间设有应急泵及应急管道,确保事故状态下,消防废水能够得到及时的围堵拦截,将消防废水抽至应急塔中储存,待后续处理。
(3)事故废水的处理
公司在雨水总排放口设有阀门,并设有四个应急塔,2个容积为497m3(¢10*9m),共994m3;2个容积为707m3(¢7.5*16m),共1414m3;总容积2408m3。因此公司事故废水的总有效储存容积为2408m3。能够保证将所有的事故废水收集在应急塔内,不对外界环境造成影响,待事故后处理。
(4)现场紧急疏散措施
根据泄漏物质特性以及风向、地面情况等,由应急救援指挥部划定紧急隔离区域、除污区和支援区,以便开展抢险和救援。
①事故现场隔离方法
在事故发生后,由应急消防队在确定的范围内拉警戒线,并在明显路段标明警示标志。
②隔离措施
事故现场在主要进出点派人把守,禁止与事故处理无关人员进入现场。
③事故现场周边区域的交通
在事故发生后,根据需要由通讯联络队协助公安、交通部门对厂区和周边区域的相关道路进行交通管制,在相关路口设专门人员疏导交通。
(5)受伤人员救护及救治
急救体系由东莞市中堂人民医院、东莞市人民医院、东莞市职业病防治医院组成。事故发生造成人员伤亡时,根据伤害和中毒的特点对受伤人员实 施现场急救,初步救治人员和重伤人员送往上述医院救治。
①受伤人员营救和急救
●在专业人员到达事故发生点前,厂区在保证营救者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对受伤者展开营救。
●营救者穿戴好防护工作服和防化学品手套。
●迅速将受伤者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吸氧,保持安静,卧床休息。对呼吸、心跳骤停者,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应避免采用口对口人工呼吸,以防止救助者发生中毒。
●眼部刺激处理:先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眼睛,初步处理后将伤者送医院进一步治疗。
●专业救援队伍到达后,向其汇报伤情,由专业救援队伍组织营救。
●周围社区居民的营救和急救由专业救援和医疗队伍负责。包括:可能受影响区域企业、单位、个人的疏散方式和路线、基本防护措施和医疗药品保障。
②可用的急救资源:
东莞市中堂人民医院、东莞市人民医院、东莞市职业病防治医院。
7安全防护
7.1工作人员的安全防护
为确保公司财产和员工安全,有系统地处理各种隐患和出现的紧急情况,把对企业员工和财产构成的危害减至最小,特制订此方案:
A.抢险救灾时,现场人员须穿防护服、戴手套;
B.应急物资要摆放在显眼处;
C.各场所要配备足够的消防设备,如灭火器等;
D.应急物资摆放处附近不可堆放任何物品。
7.2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
7.2.1事发现场处置人员的安全防护
(1)正确使用各种防护器具,未佩戴防护器具的人员不得进入事故现场进行事故处置。
(2)进入事故现场进行处置的人员,须正确使用防爆工具。
(3)进入危险区域处置事故至少两人,一人负责监护。
7.2.2专业应急队伍人员的安全防护
(1)行动中人员应站在上风向,至少两人以上同行,并随时与外界联系。
(2)抢险时所有人员均使用防爆工具,穿戴防护服。
(3)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
(4)选择正确的灭火剂、灭火方法。
7.2.3非专业应急队伍人员的安全防护
(1)选择有利地形。
(2)做好自身及伤病员的个体防护。
(3)防止发生继发性损害。
(4)至少2~3人为一组集体行动、相互照应。
(5)所用的救援器材需具备防爆防毒功能。
7.3受灾群众的安全防护
应急救援指挥部指挥事故处理保障队伍及时赶到现场,根据环境突发事件特点,明确保护群众安全的必要防护措施和基本生活保障措施,控制事故源,组织现场人员疏散到安全场所。如在事故现场有人员受灾,迅速将患者拖离污染现场,移到空气流畅的场所,保护空气畅通,脱下污染的衣服,用温水洗净身体。轻症者病状处理,重症者送附近医院就诊。
7.4人员撤离、疏散指示图
(1)当事故可能影响作业区域周边的操作人员身体健康时,立即组织周边人员撤离。
(2)当事故影响到厂区内所有人员的生命安全的时候启动全体人员撤离方案。
(3)当事故有可能影响到厂区周围环境人员的生命安全的时候,立刻通过电话或者其他方式通知周边相关单位,并有序组织人员撤离。
7.5次生灾害
(1)氢氧化钠对人体的影响
公司储存的氢氧化钠属于危险化学品,它具有极强的腐蚀性,如果其溶液直接接触身体皮肤等,可引起严重的烧灼伤。长期或长时间接触此类气体,可能会引起呼吸道的不适,甚至引起疾病的情况。
(2)双氧水对人体的影响
公司储存的双氧水属于危险化学品,一旦发生泄漏,蒸气会造成眼睛、鼻子及喉咙有刺激感;接触皮肤会造成刺痛及暂时性变白;接触眼睛,严重可能会造成双目失明。
(3)二氧化硫对人体的影响
公司生产废气中含有二氧化硫,当废气泄漏时对人体会造成较大影响。二氧化硫易被湿润的粘膜表面吸收生成亚硫酸、硫酸,对眼及呼吸道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大量吸入可引起肺水肿、喉水肿、声带痉挛而致窒息。轻度中毒时,会发生流泪、畏光、咳嗽,咽、喉灼痛等;严重中毒可在数小时内发生肺水肿;极高浓度吸入可引起反射性声门痉挛而致窒息。皮肤或眼接触发生炎症或灼伤。
(4)二氧化氮对人体的影响
公司生产废气中含有二氧化氮,当废气泄漏时会对人体造成较大影响。氮氧化物主要损害呼吸道,吸入气体初期仅有轻微的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如咽部不适、干咳等;常经数小时至十几小时或更长时间潜伏期后发生迟发性肺水肿、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出现胸闷、呼吸窘迫、咳嗽、咯泡沫痰、紫绀等。可并发气胸及纵隔气肿。肺水肿消退后两周左右可出现迟发性阻塞性细支气管炎。慢性作用:主要表现为神经衷弱综合征及慢性呼吸道炎症。个别病例出现肺纤维化。可引起牙齿酸蚀症。
8应急状态解除
应急终止也是应急的一个环节,要按一定的要求进行:经应急处置后,现场指挥部确认下列条件同时满足,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下达应急终止指令。
8.1应急状态终止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即满足应急终止条件:
(1)事件现场得到控制,事件条件已经消除;
(2)污染源的泄漏或释放已降至规定限值以内;
(3)事件所造成的危害已经被彻底消除,无继发可能;
(4)事件现场的各种专业应急处置行动已无继续的必要;
(5)采取了必要的防护措施以保护公众免受再次危害,并使事件可能引起的中长期影响趋于合理且尽量低的水平。
8.2应急终止程序
(1)二级和三级应急终止由公司对应的应急救援指挥部批准,一级由相应的政府部门批准;
(2)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向所属的各专业救援队伍下达应急终止命令;
(3)应急专题终止后,根据有关指示和实际情况,继续进行环境监测和评价工作,直至其他补救措施无需继续进行为止。
8.3后续环境监测和评估
根据国家环境保护部环发[2013]85号文规定:公司应对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阶段污染进行损害评估(以下简称污染损害评估),即对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期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进行量化,评估其损害数额的活动。
由于公司不具备后续评估资质,故应委托有资质的机构负责对环境事件影响的环境保护目标、影响范围进行跟踪监视、监测,并配合地方政府部门进行环境影响评估。
应急终止后,要进行一定应急过程评估,由公司组织有关专家,会同东莞市中堂镇环保分局实施应急过程评价,其内容包括:事故等级;应急总任务及部分任务完成情况;是否符合保护公众和环境的总要求;采取的重要防护措施与方法是否得当;环境应急处置中对利益以及风险困难关系的处理是否科学合理;发布的公告及公众信息的内容是否真实,时机是否得当;成功或失败的典型事例。
根据对环境应急预案的评估,及时修订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报上级审批。
9善后处置
9.1现场清洁净化和环境恢复
现场清洁净化和环境恢复是为了防止危险物质的传播,去除有毒、有害化学品对环境场所的污染,对事故现场和受影响区域的个人、救援装备、现场设备和生态环境进行清洁净化和恢复的过程,包括人员和现场环境的净化,以及对受污染环境的恢复。
公司在事故中产生的危险废物应统一收集后,能利用的则回收再利用,不能利用的,则交由有资质的危废处理单位进行安全处置。
9.1.1现场保护与洗消
(1)事故现场保护
①设置内部警戒线,保护现场和维护现场的秩序;
②保护事故现场被破坏的设备部件、碎片、残留物等及其位置;
③在现场搜集到的所有物件应贴上标签,注明地点、时间及管理者;
④对搜集到的物件应保持原样,不准冲洗擦拭。
(2)事故现场的洗消
事故现场洗消工作的负责人为维修部负责人,事故现场由营业部负责保护,特别是关系事故原因分析所必须的残物、痕迹等更要注意保护。
9.1.2净化和恢复的方法
清洁净化和恢复的方法通常有以下几种:
(1)稀释:用水、清洁剂、清洗液稀释现场和环境中的污染物料;
(2)处理:对应急行动工作人员使用过的衣服、工具、设备进行处理。当应急人员从受污染区撤出时,他们的衣物或其他物品应集中储藏,作为危险废物处理;
(3)物理的去除:使用刷子或吸尘器除去一些颗粒性污染物。
(4)中和:中和一般不直接用于人体,一般可用苏打粉、碳酸氢钠、醋、漂白剂等用于衣服、设备和受污染环境的清洗;
(5)吸附:可用吸附剂吸收污染物,但吸附剂使用后要回收处理;
(6)隔离:隔离需要全部隔离的或把现场和受污染环境全部围起来以免污染扩散,污染物质要待以后处理。
9.1.3现场清洁净化和环境恢复计划
(1)现场人员和设备的清洁净化计划
在危险区上风向设立洗消站,对事故现场人员和防护设备进行洗消,防止污染物对人员的伤害。在远离污染区域的地点获得一个稳定的水源,水源的理想位置是有较高的供水能力和废水的回收积蓄能力。如果不能获得一个固定的蓄水池,可用一个大而简易的池或蓄水盆。
为了净化,相关人员要预先准备好一系列的设备和供应物:用小直径的软管输送净化池中的水;手握可调节的喷嘴;简易地直接使用肥皂或清洗溶液的喷雾器;毛刷子和用于清洗的海绵;简易的沐浴器;池、盆或其他储水设备;简易帐篷或适当的屏蔽遮蔽工具。
事故得到控制后,在事故发生地设立警戒线,除清洁净化队员外,其他人严禁入内。清洁净化人员根据现场污染物的性质、事故发生现场的情况等因素,在专家的指导下,进入事故现场,快捷有效地对设备和现场进行清洁净化作业,净化作业结束后,经检测安全后方可进入。
(2)环境恢复计划
根据事故发生地点、污染物的性质和当时气象条件,明确事故泄漏物污染的环境区域,由应急咨询专家对污染区进行现场检测分析,明确污染环境中涉及的化学品、污染程度、天气和当地的人口等因素,确定一个安全、有效、对环境影响最小的恢复方案。
根据实际的情况,对污染的区域进行隔离,组织技术专业人员,穿戴好防护服,配备空气呼吸器,可用化学处理法,把用于环境恢复的化学品水溶液装于消防车水罐,经消防泵加压后,通过水带、水枪以开花或喷雾水流喷洒,或者用活性炭、木屑等具有吸附能力的物质,吸附回收后转移处理,也可用喷射雾状水进行稀释消毒,并及时对污染环境进行跟踪监测。
(3)对被污染的土壤
使用简单工具将表层剥离装入容器内,并委托有资质的危险废物处理单位净化处置;
若环境不允许挖掘或清除大量土壤时,可使用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消除,地下水位高的地方使用注水法使水位上升,收集从地表溢出的水,让土壤保持休闲或通过翻耕促进蒸发的自然降解法。
9.2善后工作
9.2.1善后处置
公司应作好受灾人员的安置工作,对突发环境事件中长期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在相关部门的监管下,对受污染生态环境进行恢复。
9.2.2保险
公司应建立突发环境事件社会保险机制,按照有关法规要求,依法办理相关责任险或其他险种,并对应急救援工作人员办理意外伤害保险。
10应急保障
10.1应急保障计划
(1)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物资与装备保障计划由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负责提出汇总上报,经应急救援指挥部总指挥批准后实施。
(2)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装备(附件5)
10.2应急资源
根据本预案由指挥部确定最低应急物资装备保障计划,由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负责汇总上报,应急救援指挥部总指挥审批,安排采购计划处进行物资采购、组织采购、保管和维护,并负责在应急状态下将应急物资运送到应急现场,由应急救援指挥部统一调配使用。
10.3应急资源与装备保障
10.3.1应急队伍保障
应急事故处理总指挥组织开展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置工作,建立一支环境污染事故现场承担现场抢险和应急救援队伍,并配备必要的物资装备。
10.3.2交通运输保障
通讯联络队提供人员疏散和物资运输的保障。
10.3.3医疗卫生保障
医疗救护队,提供应急事故处理保障,队伍抢救器材设备及医药的物资保障,在环境污染事故中能提供紧急输送受伤或中毒人员医院前急救工作,组织医疗机构实施医疗救护工作,其卫生人员承担卫生防护指导及卫生防疫的实施。
10.3.4装备物资保障
依照职能分工各应急专业队伍做好日常的应急物资、设备、仪器、消防器材、应急通信及信息联络和物资、疏散人群的临时食品、饮水等物资应急保障。
10.3.5经费保障
公司确保每年在环境突发事件防治工作上的经费投入,支持员工卫生、环境监测、防护设备添置及维护,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定期组织员工体检。
10.4应急通讯
10.4.1信息保障
建立环境污染事故处置应急手册,提供应急处置事故应急通讯联络的支持。
10.4.2通信保障
应急救援指挥部及应急救援队伍通过电话、手机等通信系统,确保信息24小时的畅通和传递。
11预案管理
11.1预案培训
公司每年进行至少一次应急行动培训。保存好培训记录,并做好培训结果的评估和考核记录。
11.1.1消防培训
培训对象:新进员工及专业救援人员
培训周期:每季度一次
培训内容:
①消防知识,逃生与疏散方式;
②公司内防火安全守则;
③各种消防设备认识与维护;
④灭火器与消防水系统操作演练;
⑤危险废物泄漏紧急处理。
11.1.2紧急应变处理培训
培训对象:专业救援人员
培训周期:每季度一次
培训内容:
反应失控、易燃品泄漏及火灾、灾害防范方法研讨、各种防护器具认识与练习。
11.1.3急救
培训对象:医疗救护人员
培训周期:每季度一次
培训内容:各类受伤的急救与抢救
11.2预案演练
由应急救援指挥部策划组织演练,参加人员为:总指挥、副总指挥、指挥部各救援队伍应急管理人员、各相关单位及应急队伍,检验预案的可实施性,检验指挥员和各专业队伍应急管理人员贯彻执行预案的措施,检验各种救援手段、措施、设施是否有效完好,能否满足实战需求,同时检验培训效果。通过演练后的评价、总结,纠正存在的问题,从而不断提高预案质量。
11.2.1演练准备
(1)演练前,预案涉及所有部门必须编写一份演练计划,内容要尽量详尽,实用,责任要明确到人。预案要上交到公司演练总指挥处审核并批准。
(2)预案涉及部门对所属员工进行培训,学习本预案及演练计划的内容,演练时的注意事项、纪律等等,熟练掌握演练中涉及工具的使用方法,以及发生特殊情况时的逃生方法及路线。
(3)物资供应部门以及其他相关部门做好演练所使用物资的准备工作。
(4)如需外部支援时,要提前通知相关部门。
11.2.2演练范围
综合预案的演练由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组织,从各部门(单位)抽调精干人员,针对重大事故进行演练。专项演练由各部门自行组织,针对本单位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演练。综合预案演练计划每一年进行一次综合演练,各部门(单位)可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进行演练。
11.2.3演练组织
(1)单元级预案响应由三级应急救援指挥部自行成立演练组织机构,按照演练计划进行演练。
(2)公司级和社会级预案响应分别由二级应急救援指挥部和以及应急救援指挥部组织演练,下设预案演练各职能队伍(抢险抢修队、通讯联络队、应急消防队、医疗救护等)。各分队队长及成员名单与本预案中应急救援各职能分队相同。
11.2.4演习内容
危险废物泄漏、易燃品发生的火灾、火灾发生时,物料阻断,包括作为动力源的物料阻断、人员受伤或呼吸停止的急救和抢救、人员疏散及避难;
11.3预案修订
(1)结合本公司环境状况特点和重大活动安排,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修订和完善,适时对相关预案进行修订。
(2)预案原则上每三年修订一次。出现特殊情况时,应及时对应急预案进行变更,确保预案实用性。
(3)修订后的应急预案应及时告知有关部门人员。
(4)应急管理部门应对预案的每次评估记录和变更内容建立档案。说明应急预案修订、变更、改进的基本要求及时限,以及采取的方式等,以实现可持续改进。
11.4预案备案
按照东莞市环保局《关于制定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通知》(东环函(2011)385号)要求,组织专家对预案进行评估,评估合格后,在30日内报市环保局备案。
12附则
12.1术语和定义
环境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发生的环境污染事件,为迅速、有序地开展环境行动而预先制定的行动方案。
环境敏感区:是指依法设立的各级各类自然、文化保护地,以及对建设公司的某类污染因子或者生态影响因子特别敏感的地区,主要包括: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草原、森里公园、地质公园、重要湿地、天然林、珍惜濒临野生动植物天然集中分布区、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及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天然渔场、资源性缺水地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封闭及半封闭海域、富营养化水域、以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等为主要功能的区域,文化保护单位,具有特殊历史、文化、科学、民族意义的保护地。
危险源: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源,是具有可能意外释放的能量和危险有害物质的生产装置。
事故:是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破坏等后果的、违背人们意愿的意外事件。
隐患:是指控制危险源的安全措施的失效或缺少,也就是可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及管理上的缺陷。
应急响应:事故发生后,有关组织或人员采取的应急行动。
应急救援:是指某危险源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或可能造成众多人员伤亡及其他较大危险时,为及时控制危险源、抢救受害人员、指导人员防护和组织撤离、消除危害后果而组织的救援活动。
应急救援预案:是指政府和生产经营单位为减少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的后果而预先制定的抢险救灾方案,是进行事故救援活动的行动指南。
恢复:事故的影响得到初步控制后,为使生产、工作、生活和生态环境恢复到正常状态而采取的措施或行动。
12.2奖励及责任追究
12.2.1奖励
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工作中,有下列事迹之一的单位和个人,应依据有关规定给予奖励:
(1)出色完成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任务,成绩显著的;
(2)对防止或挽救突发环境事件有功,使国家、集体、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免受或者减少损失的;
(3)对事件应急准备与响应提出重大建议,实施效果显著的;
(4)有其他特殊贡献的。
12.2.2责任追究
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按照有关规定,对有关责任人员视情节和危害后果,给予行政处分;
(1)不认真履行环保法律、法规,而引发环境事件的;
(2)不按照规定制定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拒绝承担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准备义务的;
(3)不按规定报告、通报突发环境事件真实情况的;
(3)拒不执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不服从命令和指挥,或者在事件应急响应时临阵脱逃的;
(4)盗窃、贪污、挪用环境事件应急工作资金、装备和物资的;
(5)阻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或者进行破坏活动的;
(6)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的;
(7)有其他对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造成危害行为的。
12.3应急预案实施
本预案自签署之日起实施。
13附件
附件1:公司环保部门文件
附件2:外部应急人员通讯录
附件3:公司四至图及人员疏散图
附件4:公司危险源分布图
附件5:消防应急设施情况及其布置图
附件6:公司所在区域地下水功能区域分布图及雨水、事故水排放管网图
附件7:各种制度、程序
附件8:化学品特性及处置措施
公司地址: 东莞市中堂镇槎滘村新沙 电话:0769-88887388 传真:0769-88121882 销售电话:0769-88881788